10月23日,渭南市召開2014年綜合觀摩暨第三季度工作講評會,6個縣市區因為“較差”上臺領獎,他們領到的是一個“黃牌(較差)”。(10月24日《華商報》)
  渭南為各縣區重點項目考核頒發“紅黃牌”,新聞標題為:“最後一名”領“獎”,真的不好意思。“最後一名”領“獎”,真的很令人不齒嗎?也許未必。
  大凡考核或評比,總得有第一名和最後一名之分。領取優勝獎和“最後一名”獎,若是在榮譽獎章之外沒有其他獎勵措施,冠軍說白了不過一塊獎牌而已。優勝者未必多滿足,“墊底”者也未必會有多受不了。而如果參賽者的資質本就天差地別,所謂評比甚至會讓人感覺不公而排斥。叫花子沒法和龍王爺比寶,不同地區之間發展本就有差距,放到同一起跑線上評比是否會有失公正?這個問題不能有效處理,一個“較差獎”到底能對落選者起到多大的激勵作用便將是未知之數。
  大凡一個理智的人,都會自覺地儘力對“最後一名”敬而遠之。但若是先天條件使得自己競爭力不足,不但不會讓人產生爭先的動力,更有甚者會讓管理者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。既然年年歲歲人不同,卻歲歲年年“獎”相似,那麼何必再在轄區內吃苦受累不討好地搞建設?
  換個角度來說,評比組織者也不是傻瓜,他們當然知道哪些縣好抓,哪些縣不好抓,不在一個起跑線上,評獎總會或多或少不公平,如果以此論功行賞,自然也要招致下屬的反對。於是我們就有必要懷疑,所謂的“為最後一名頒獎”會不會僅僅是當地政府部門玩的一次輿論游戲,亮點十足的為“最後一名”頒“獎”足以引爆公眾的關註。但其實際效果是不是如同想象當中的美好,就另當別論。
  “最後一名”的激勵措施給囿於傳統的官場帶來了一些不一樣的風尚,但這股風尚的推動力到底能有多大卻還值得進一步的觀察。筆者倒是覺得,不如將該獎懲機制看成是一種“循名責實”檢查地區工作的開端,而非年度總結式的工作收尾。
  對優異者詳加審查,分享優秀經驗,對落後者多加關註,予以資源的傾斜,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地方的發展。若僅僅依賴上“最後一名頒獎”的輿論噱頭,那麼這種錶面文章對地區發展而言並無實際意義。
  文/李雲勇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“最後一名”的要害在“循名責實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a20farsd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